第573节(3 / 3)

存。恕臣斗胆进谏,陛下不如举国而降汉,免苍生涂炭,得裂土分茅,存子嗣血脉,或为正道。”

&esp;&esp;曹叡任平原王时,高堂隆为讲师授学。今高堂隆出面劝降,不是为了荣华富贵,而是为了曹叡着想。

&esp;&esp;如果霍峻似项羽那般不得人心,他们或许会转危取胜的希望,但霍峻稳扎稳打,沿途广收人心。即便曹魏能守住洛阳一时,但却不能永久守住洛阳,更别说对手还是战无不胜的霍峻。

&esp;&esp;今曹叡如果降汉,汉为了降服中国,赢得民心,必定不会赶尽杀绝,而会封侯拜公。如果负隅顽抗到最后,恐曹叡会身死族亡,汉趁机赶尽杀绝。

&esp;&esp;高堂隆此言一出,在场众人脸色皆变。

&esp;&esp;吴质指鼻骂道:“无耻儒生,胆敢卖国求荣。今王凌虽是兵败,但国中甲兵尚有二十万,地有数千里之广,如何不能与贼抗衡。”

&esp;&esp;“陛下,臣请斩高堂隆,以威心怀不轨之徒!”

&esp;&esp;吴质虽有杂念,但却忠于曹魏。今在他看来,只要河北尚存,曹魏就有与南汉抗衡的根基。

&esp;&esp;曹叡面露不满,但却未发作,而是冷冷说道:“朕念卿过往之功,暂免卿无心之语,速速退下,今后无诏,不得入朝。”

&esp;&esp;“多谢陛下宽厚!”

&esp;&esp;盖知曹叡正在气头上,高堂隆叹了口气,拱手行礼而退。

&esp;&esp;待高堂隆被赶出朝堂,曹叡振作精神,问道:“今当如何是好?”

&esp;&esp;辛毗沉吟少许,说道:“洛阳虽有八关,但却为四战之地。今兖州无兵可用,陛下若固守洛阳,则将身陷兵戈。以臣之见,陛下不如聚河南之兵以奔河北,河北有民千万,供出官赋,取以给兵,或可一战。”

&esp;&esp;“昔世祖借河北复天下,陛下励精图治,何不能效行其事。陛下移都邺城,令选大将固守洛阳,借京畿之险以抗贼兵。陛下广募兵马,囤积粮草,南征中原,或能退敌。”

&esp;&esp;辛毗的意思明显,别看洛阳有八关之险,但今兖州无兵可用,根本阻挡不了霍峻大军。今不如迁都邺城,招兵买马。另让大将坐镇洛阳,慢慢消耗汉军。

&esp;&esp;如果汉军打不下洛阳,加上曹叡从河北袭扰汉军,其多半将会撤走,届时曹魏可以凭借河北之力复国。

&esp;&esp;“辛君所言有理!”

&esp;&esp;吴质拱手说道:“陛下,霍峻以霍笃、霍范出河北,欲有剪除我军根基之念。今不可顺其意,陛下当率诸公迁都邺城,荡平河北诸贼,择选大将固守京畿,行里表并发之举。”

&esp;&esp;“迁都邺城?”

&esp;&esp;曹叡露出深思,以当下形势来看,曹魏欲苟延残喘,除了迁都邺城再无别的方案。

&esp;&esp;“今选何人守京畿?”曹叡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