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4节(3 / 3)
战,防止司马懿撤军?”
&esp;&esp;“不必追击!”
&esp;&esp;诸葛亮考虑良久,说道:“魏人奔走河北,外当拒敌,内供服御,用度铺张,皆从民中所取。百姓生怨,引其速叛,则内亡其国。如今深追,困兽犹斗,于军不利。”
&esp;&esp;“其次,如若率兵追击,敌军合力迎战,胜负难料。河北辽阔千里,大河不足为天险,放走贼兵渡河,反分其力。兵分多路北伐,贼兵处处难守,则贼国必亡矣!”
&esp;&esp;是否追击司马懿这个问题,让诸葛亮考虑许久。
&esp;&esp;从当前战机来看,如能击败司马懿,将能进一步打击曹魏兵力,让曹魏上下日益惶恐,有利于日后北渡黄河。
&esp;&esp;若从战略上来看,放司马懿率兵北归,会加剧河北百姓供给曹魏的负担,从而引起河北百姓的反叛。河北人心不支持曹魏,那么对于大汉日后统治河北非常有利。
&esp;&esp;至于放走的那点兵力是否会加大大汉统一的难度,从兵力角度上来看,或许有些许难度。
&esp;&esp;但若从大势而言,借令狐浚归降言语,今不论智愚皆知曹魏将亡。故除非曹魏能多爆十万兵,否则影响不了大汉统一。
&esp;&esp;二者间利弊皆有,但经诸葛亮深思,从长远的角度来看,不如放司马懿撤退,专心解决颍川、汝南二郡的残余魏军,为日后北伐河北,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。
&esp;&esp;文聘拱手而叹,说道:“今闻丞相之语,当开聘之顿悟。丞相深谋远虑,非在下所能窥探。”
&esp;&esp;诸葛亮停下脚步,笑道:“话说如此,但我军亦要有所动作!”
&esp;&esp;“请丞相吩咐!”众人说道。
&esp;&esp;诸葛亮以扇指图,说道:“为助伯言下关中,由文将军率万人南下,经武关,北趋商洛七百里,直奔长安。”
&esp;&esp;“末将领命!”文聘说道。
&esp;&esp;“司马懿如若撤军,传令与赵老将军从鲁阳北上,收复洛阳外围诸县。”诸葛亮说道。
&esp;&esp;“诺!”
&esp;&esp;“马谡听令!”
&esp;&esp;“末将在!”马谡昂首出列,答道。
&esp;&esp;诸葛亮露出笑容,吩咐说道:“幼常为先锋,率兵直向许昌,沿途招降诸县,安抚百姓,不得惊扰。”
&esp;&esp;“仆领命!”马谡应道。
&esp;&esp;今形势大利南汉,诸葛亮决定让马谡出任先锋。任务难度很小,仅是让马谡招安诸县长官,宣传汉军的政策。
&esp;&esp;第723章 弃走河北
&esp;&esp;五月初,全琮开巨野泽,引水入荷水;高翔率兵万余人,征谯郡,从汴水北伐。